首页 / 新闻中心/ 基层新闻官

崇明学习型乡村建设成果满枝

信息来源:区融媒体中心

发布时间:2025-04-24 15:19

浏览

【字体:标准 加大 特大

乡村振兴离不开村民综合素养的提升。近年来,崇明依托覆盖全区的社区学校和乡村书屋,探索学习型乡村建设之路。通过搭建平台、开发资源、培育品牌,打造区域示范性学习型乡村,培养新型农民,助力实现乡村振兴。



竖新镇油桥村78岁村民宋海珊从小是个科学迷,几乎每天都要去近在咫尺的农家书屋看书读报,将有关科技新闻报道剪报成册。老宋爱好广泛,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让他见多识广,他在家里建了小型“民俗文化收藏馆”,打造最美庭院。造型优美的黄杨树、刻有名人佳句的石碑、见证历史的老物件,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。“学习让我开阔了知识面,了解了世界科技发展趋势。科技发展得好,社会才有前景、有动力。”宋海珊感慨地说。



油桥村农家书屋深藏在一座有着130余年历史的老宅里,依托当地清朝沈探花的名人效应,建成了文化展馆“沈探花馆”。这里阅读环境优雅,书香气息浓郁,图书内容老少兼宜,成为村民们享受文化休闲的好去处。村委会还不定期组织阅览、书画展和读书活动,吸引了众多像宋海珊这样爱读书看报的村民。“我们经常过来看书,看书不仅能增长个人知识,也能使我们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。”村民葛美菊说。

农家书屋成为村民汲取精神养料的阵地,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,让农民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。村民施永培建了合作社,承包了500多亩地,种植富硒水稻,饲养扣蟹,去年获得丰收。眼下正是富硒稻播种的季节,他和村干部一起察看稻田,准备翻耕播种。“学习了先进的种植知识后,水稻的产量上去了,价格也卖得高了。”施永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。



今天(4月23日)是世界读书日,也正值春耕时节,油桥村村干部和村民都没有闲着,农家书屋、田间地头和党群活动室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。村党支部书记施红柳告诉记者,村委会在挖掘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精髓的同时,融入现代科技元素,使学习内容更加贴近村民生产生活。村民们通过学习,手工技能、种植养殖技术、旅游服务技能等都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
在4月22日举行的区学习型乡村建设推进会上,建设镇虹桥村等示范村分享了宝贵经验,来自郊区的有关专家应邀做了专题辅导。近年来,崇明区将学习型乡村建设作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重要抓手,区、镇两级社区学校围绕村民学习需求,创新服务模式,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下沉、学习成果在田间转化。全区257家农家书屋成为新的乡村阅读公共空间,8个村成功创建为“上海市学习型乡村”,11个村入选“上海市学习型乡村”试点村。

崇明区社区学院副院长顾红梅表示,后续会进一步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搭建更多的平台,整合各方面的资源,开发更多的课程,为整个学习型社会和乡村振兴助力。


记者:张永昌

编辑:焦倩倩

附件